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成都日报】川大地下停车场下穿隧道明天正式洞通!去华西再也不用担心停车难了!

时间:2016年08月19日 11:00   阅读:次   作者:    来源:成都日报     责编:廖芹

编者按:地下停车场建设是成都市支持川大建设发展的市政府“交钥匙工程”,也是川大对120周年华诞的献礼。目前工程尚未完全竣工,但已指日可待。来看成都日报的详细报道。

明天,川大地下停车场下穿人行通道项目就正式洞通了!届时,将有效解决周边停车难题,缓解交通拥堵。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停车难了! 不过,关于这项创新举措,你都了解多少?

此次利用盾构机完成下穿隧道工程的成功实施,开创了我省非开挖城市地下工程绿色施工先例。

1、为啥要修建此地下停车场项目?——为解决三大痛点!

近年来,人民南路川大华西医学院附近区域停车难、交通拥堵、市民就医不便成为成都市委市政府、川大和民众的三大痛点,困扰着各方。对症痛点,去年底,成都市政府与四川大学决定地校联合为民办实事,共建民生工程——在位于人民南路东侧的川大华西校区足球场和田径场修建地下停车场。其中田径场地下停车场设计1500个停车位,面向社会车辆开放。同时,考虑修建过街人行通道方便步行过街就医。

由于人民南路交通流量很大,又是成都城市中轴线交通要道、景观大道,不适合在路面上设置平交过街通道或上跨人行天桥。经认真研究,市建委在市政府领导下作出了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决策,在田径场地下停车场修建下穿人民南路人行通道,直接连通至街对面的华西附二院和附四院之间。届时,到华西医院及附二院、附四院、口腔医院等看病的市民可在此停车,经过人行通道步行几分钟到医院。

该民生工程建成投用,至少有五大好处:缓解区域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及时便捷地就医;解决川大师生停车难题;方便安全过街,减少交通安全隐患;维护城市景观风貌。

2、在修建过程中攻克了哪些难点?——千吨压力持续掘进 地铁与管线安然无恙

克服复杂的地势——通道位于砂层、卵石层间,水位高、透水性强,土层扰动造成塌陷、垮方的风险相当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结构,决定了安全要求极高、施工难度极大。为此,在市建委反复考量指导下,施工单位建工集团量身订制了世界首台用于浅覆土层的土压平衡式矩形盾构顶掘机。该绝门武器经过中控操作台的遥控指挥犹如一只巨型“穿山甲”,在地铁1号线与众多市政管线的夹缝间破土前行。

川大地下停车场下穿隧道动工 摄影 谢明刚

保障地铁正常运行——该通道底部位于地下约9米,与地面之间有15条各类市政管线,距最近的一条管线仅0.5米,通道下方距正在运营的地铁1号线隧道顶板仅3.1米。

据介绍,掘进的过程中,矩形盾构顶掘机产生的压力高达1000多吨,距离上下“邻居”那么近,又是在垮方风险极高的砂卵石土体中掘进,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管线变形、渗漏,甚至地铁停运、路面塌陷,影响周边生产生活,阻断道路交通。如何保障地铁与管线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以及路面交通不受影响,这是该工程的关键难点。

在技术保障准备方面,实施单位聘请国内行业专家,并引进多名地下管廊、隧道建设方面的技术管理人才,组成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反复优化技术方案,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强化应急预案。市重大办牵头,成立了由市建委、市交管局、各管线单位、主战单位等20家单位组成的市级应急联动平台,建立起应急联动机制。

3、在修建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新技术?——快速掘进一次成型 刷新效率效益高度

施工单位成都建工路桥公司隧道分公司负责人汪洋介绍,除开G20会议期间、前期刀盘及泥浆改良等时间段暂停掘进以外,从动工至通道贯通,实施“顶掘完成通道结构一次成型”的有效工期实际只有36天,算起来设备平均每天掘进超过1.5米,加上通道结构一次成型,因此施工效率比人工大开挖要高一倍。结果是不仅有效缩短了工期,加上不涉及管线迁改,至少节约成本达上千万元。

采取这一工艺,除了小范围地在两侧人行道区域开挖工作井外,基本不影响通行,整个顶掘期间,掘进路线范围的人南路地面交通始终没有中断,未发生拥堵,扬尘和噪音污染也很小,堪称绿色施工。总结起来,该人行通道施工成功实现了不断道、不改管、少噪音、少污染,具备科学先进、艰巨复杂、综合效益高的特点,尤其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以说是刷新了我市市政建设效率和综合效益新高度。

接下来,市建委将不断总结此次非开挖技术经验,在我市同类市政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此项技术,减少对交通影响,提升绿色施工水平,实现城乡建设进一步转型升级。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