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华西都市报】80年代川大毕业舞会:在食堂里跳华尔兹

时间:2016年06月12日 10:33   阅读:次   作者: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编:mzh

陈志学在退休前是四川博物院的研究员。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志学在四川大学毕业了两次。1983年7月,他本科毕业于川大历史系,之后被分配到川棉一厂从事宣传工作。一年之后,他顺利考入川大读研,“回炉”深造。谈及毕业季的故事,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研究生毕业前夕,他以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形象参加化装舞会,历史系同届18个研究生在食堂里跳起了华尔兹。

采访这天,2016年高考拉开大幕,刚好也是四川博物院研究员陈志学退休的第二天。回想毕业前夕依依惜别的情景,他感慨道“恍如昨日”:“我们这届学生虽说经历过风风雨雨,最终好在顺顺利利,大家各自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愧于母校和老师的栽培。”

同学录:贴好照片写赠言

1983年考入四川大学时,陈志学所在的历史系只有3个班,共计89个学生。他们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三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同住一个寝室,有人不到17岁,还有人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有的同学入校前还是泥瓦匠、木匠,或者从事弹棉花、拉板车等体力活,现在已是国家干部、大学教授,靠读书彻底改变了命运。

正因为深知读书机会难得,大多数学生非常珍惜校园时光,嗜书如命。陈志学读本科时,一个寝室住着8位同学,大家共用一张书桌,哪里囤书成了难题。他从学校附近的工地上找了几块沾有水泥的木板,裹上几层废旧报纸,在床头的墙壁上打造了一个小书架,摆放着他最喜欢阅读的史书、传记和名著。毕业离校的时候,他最舍不得的就是满墙的书籍,那时没有“跳蚤市场”买卖二手书,也没有赠送学弟学妹教材的习俗,他将节衣缩食买下的一百多本书全部打包带走。

那时毕业也要写同学录,同学录没有花里胡哨的包装,不过是一本活页装订的笔记本,先分发给每个同学,再逐一收集起来。大家习惯在属于自己的那页纸上贴一张小照片,工整地写下姓名,再给同学写下一两句评价或者赠言,大多是鼓励的话语。陈志学印象最深的一条留言是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世上可笑之人”。他写给同学的临别赠言,并非是什么“飞黄腾达”的祝愿,而是万事随缘、知足常乐这样的词语。

毕业照:恋人牵手扯眼球

一个系的毕业生一起在食堂吃顿“散伙饭”,就相当于现在的毕业酒会。陈志学还记得,当时他们89个同学在食堂坐了好几大桌,系里的领导、老师都赶来参加,伙食格外丰盛,大家其乐融融。老师才发言几句,“你们是国家栋梁之才,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就有同学眼眶湿润,低头假装夹菜。

这顿没吃好不要紧,平时关系要好的同学结伴去邀请老师,凑份子请老师去校外“下馆子”。八九个人一桌,只需花费十一二块钱,就能点上一桌硬菜,涵盖鸡鸭鱼肉。这时的同学也少了拘束,有人端起一杯啤酒,满脸通红向老师表达感激。

那时拍毕业照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没有庄重的学士服,没有搞怪的姿势,很少有女生化妆,大家只是简单地站在一起合影。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大方地拿出照相机,帮助大家拍照留念。女生喜欢去荷花池边拍照,穿上平日舍不得穿的裙子,最后一次在校园留下身影。当时有男女同学拍照时鼓起勇气牵手,大家这才知道他们原来在“耍朋友”。陈志学告诉记者,男女生牵手在80年代已属亲密动作,非常“扯眼球”。

化装舞会:一不小心踩人脚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大家拿到派遣令之后,有人兴高采烈,有人沮丧气恼,大多着急忙慌地去单位报到,毕业季也显得兵荒马乱,似乎来不及告别。

时隔四年,陈志学再一次从川大研究生毕业,心情变得从容不迫,一则是有所经历,不至于忙乱;二则是分配的工作更好,前途光明灿烂。他有条不紊地处理毕业前的事务,甚至参加了一场时髦的化装舞会。

当时,他那一级历史系只有18个研究生,清一色的都是男生,办舞会不得不从学妹中请外援,胆子更大的男生则跑去外文系,带回漂亮的女生做舞伴。夜幕降临,他们提着一个双卡录音机来到食堂,腾空桌椅做“舞池”。昏暗的灯光下,有人打扮成唐老鸭,有人穿成白雪公主,男生可以牵手女生,踩着音乐的节拍跳华尔兹。陈志学为自己设计的造型是京剧《红灯记》里的地下党联络员李玉和,他借了一身铁路工人制服,动手给自己做了顶帽子,还戴上了白色的围巾,英姿飒爽奔赴舞池。尽管他暗自练习舞步,当晚仍跳得非常紧张。回忆舞会的场景,他已然不记得舞伴俏丽的脸庞,只记得自己跳得汗流浃背,一不小心就踩到别人的脚。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曲终了,将食堂恢复原样,锁门离开的那一刻,大家突然意识到,分别不期而至。有的同学前一秒笑靥如花,后一秒泪水涟涟。陈志学也有些伤感,终于毕业了,失去母校的庇护,未来只有踏实工作、老实做学问,才会无愧于母校。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