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核两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部校共建才能不断深入。”6月17日,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近年来,四川大学的部校共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我们推进共建工作的核心。”杨泉明表示。为了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实践深入融合,当地宣传部与新闻出版一线的编辑记者一起参与、共同发力。从本科课程到科研课题,全方位培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体系。
部校共建,如何下好这盘合作之棋?“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我们以智库为驱动建立了多学科、多单位协同创新机制。”杨泉明说,“在资源融合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努力解决国家与社会重大战略问题,促进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以及打造融合媒体集群优势。”
清晰的定位,也让共建工作硕果累累。该校与当地宣传部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成果荣获2015年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与人民网联合发布的关于“美丽中国”省区建设的研究报告也被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刊载。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以互联网+新闻传播人才特区建设为驱动推进共建。”杨泉明告诉记者。
以三个“一体化”为平台,如今的四川大学人才“特区”充满活力。首先是文理交叉一体化。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的学生可以通过转专业、跨专业等方式进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多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第二是创新创业一体化。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科研实践,学校一边与当地传媒单位合作媒体融合课题,一边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第三是软硬平台一体化。聘请优秀编辑记者担任研究生导师和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建立创新智库的大数据实验室,实现互联网+师生创新创业。杨泉明说,“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希望部校合作的步伐也能越迈越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