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人民网】四川一高校打造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练兵场”

时间:2016年06月22日 12:30   阅读:次   作者:    来源:人民网     责编:mzh

人民网成都6月22日电 (朱虹)“学术型社团和自主创业的商业街,是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补充,更是一个‘练兵场’。”四川大学(以下称“川大”)党委副书记李向成告诉记者,实践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一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川大又开设了“第二课堂”,即实践平台。

近日,记者采访得知,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如今在川大已成为教学主流。通过深入推进科教结合、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强化创新创业学术社团建设,川大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更加高端、更加开放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术型社团:专业课作“主食”,社团是“维生素”

社团文化在高校并不新鲜。然而,川大的学术型社团却有点与众不同。

记者了解到,为打造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潜质发挥的“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平台,为学生提供精英化、个性化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自2013年起,川大把学术型社团建设作为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X”的重要一环,决心实施1000个学术型社团建设计划,力争把学术型社团建成川大最有影响、覆盖面最广的个性化教学载体。目前,全校已注册建立学术型社团566个。

“在学术型社团,不仅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还有老师给予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川大团委书记徐海鑫表示,如果说同学们上专业课是“吃主食”,希望学术型社团就是再补充点“维生素”。

今年5月,经济学院金融双语专业大二学生武晨正式参加了“四川大学服务学习研究会”,一个与她所学专业几乎毫无关联的社团。

“接触到服务学习研究会,源于一门减灾服务学习与公益领袖培养的选修课。因为理论课后需要社会实践,于是4月份就利用周末的时间跟随社团指导老师走进雅安龙池村做调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武晨说,在了解当地村民生活并参与社区改造和公益项目筹款后,“体会很深。不仅责任感增强,而且也有勇气面对失败。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完成一个项目,通过学科交流,各自也有了新的专业认知。”

武晨认为,“能在专业课之外取得认可,正是学术型社团的魅力所在。”

和武晨的社会实践所需相比,华西医学院呼吸治疗专业大三的徐静参加社团却是误打误撞。

“参与科研对于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若能够全面学习如何完成课题并顺利做成论文,简直就是‘中奖’。”说起大二上学期偶然机会参加春芽风湿病学术协会指导老师黄向阳的课题,徐静觉得自己就像一名幸运的中奖者。

徐静称,做研究对于本科生来说,一开始完全是“抓瞎”,找不到头绪是常态。“在老师的引导下,社团的每位同学才都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加上充分调动学习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每一个同学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都有所得。”

学术型社团的指导老师和同学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

参与社团的同学们这样形容:就好似志同道合的玩伴遇见了一个“最强大脑”,老师的任务就是用专业的学科知识给予同学们恰当的帮助和思维的引导。

“学生的想法有时候可能是天真的,但陪他们不断试错的过程也是创新研究的重要环节。”川大无人飞行器机创新协会指导老师周青华很信任学生,时常会把自己的学科试想交给学生去验证。他说:“我比他们多的是专业知识,而他们给我的是永远不断的创意。”

2015年6月,川大对外宣布,江安商业街全部商家的租赁合同已经陆续到期,现有商铺在当月30日前停止营业并搬离商业街。这些商铺回收后,学校会尽快分给学生创业使用。

这一消息的发布,极大鼓舞了学生们的创业热情。

“困难,可想而知。”川大党委副书记李向成说,把过去入驻的商铺合情合法的请出去,是第一难;合理规划新商业街,既满足学生的公共服务需求,例如,银行、邮局等,又要从200多份学生的创业计划书里选出最好的项目,是第二难;盘活商业街创业资源,满足更多大学生创业需求并设置好退出机制,是第三难。

2016年3月中旬,从206个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的25个创业项目装修完成后陆续入驻江安校区商业街。

今年4月,四川大学教育学研二学生王晓玲和同学一起创办了葭南茶社(江安分店),她说:“我们希望这个茶社成为川大校园文化名片之一,同学们在这里能感受传统茶道文化的魅力,也能在这里进行思想交流和文化活动。”

如今,这间小小的茶社已是同学们休闲的好去处,校园里不少社团也愿意把讨论活动和小型演出选在这间茶社进行,王晓玲的创业梦想正在实现。

“在整个店,你都可以看见我们的创意和用心。例如,摆放水果的区域,到货后直接上展架,不经过其他摆放过程以免造成水果的损伤。”大一就开始创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周子健,在商业街开设实体水果店之前已有3年网店经营经验,他和同学已把水果生意做进了川内的其他高校。他说:“卖水果不是单一的拼价格,如果能够把零售商品的客流资源,转换为毛利更高的服务才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所在。”

记者在周子健的水果店看见,除了实体销售外,前来购买的同学通过手机下单后,只需在自助取货机上输入相关信息,所购水果就会通过连接仓库的传送带直接送到手中。周子健告诉记者,这家水果店4月开业,5月的营业额已达到15万。而第一家实体水果店最重要的意义是,“把所有的创意得以尝试,从0到1验证成功后,连锁店铺未来才能得以实现。”

“大学生的创业成本很高,但是学校提供了一个成本很低的平台给我们,让每一个创新的想法得以实践。而最终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是要靠自己。”周子健说,这是川大商业街的可贵之处。

记者了解到,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入驻商业街后可享受入驻场地租金减免,校方还为入驻团队及项目提供必要的物业管理及水电基本设施的保障等,正是这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给了大学生团队创业的信心。

除了政策支持外,校方还设置了定期考核程序,考核结果作为团队申请持续入驻、项目推介或清退的重要依据。

“经营状况不好的团队,我们只能按照相关规定‘请出去’。但是,好的团队我们也可能要‘请出去’。”据李向成透露,尽管目前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商业街这个“练兵场”也承担着小型孵化器的功能,“对于发展前景好的创新创业团队校方会给予推介,不仅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创业支持,也让他们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