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川观新闻】川大华西医院李为民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项研究为何牛?

时间:2021年11月03日 16:18   阅读:次   作者:    来源:川观新闻    责编:mzh

今天,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李为民教授率领团队研究的“肺癌早期精准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获得了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undefined

 

肺癌,一直是癌症界的“钉子户”,被称为“头号癌症杀手”。仅2020年,中国肺癌死亡人数达到了71万,占到了恶性肿瘤总死亡病例数的23.8%。几乎每四个因癌症死亡的病人中就有一个是肺癌。纵观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仍然位居所有恶性肿瘤榜首。

 

 

究其原因,肺癌早期筛查率低是导致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undefined

 

如何提高肺癌的早期筛查率?李为民教授及其团队的“肺癌早期精准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项技术的意义相当于为早期肺癌的发现提供了一双“眼睛”。

 

 

一个难题

 

 

提高肺癌早期筛查率迫在眉睫

 

 

根据《柳叶刀》等权威数据显示,全世界对癌症的研究已经超过了50年,在一些癌症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乳腺癌、宫颈癌的总体五年生存率分别达到了83.2%、67.6%。但是肺癌的总体五年生存率仅为19.7%,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也不超过20%。让人揪心的是,肺癌的早期筛查率不到13%。

 

 

“肺癌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75%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进入了中晚期,治疗效果差,经济负担重,造成严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李为民说。曾经有一位患者,40多岁中年女性,2013年体检的时候查出2.5mm淡薄小结节影,当时被漏诊;2014年复查时结节直径已经增大至7mm,但因为种种原因未处理;2015年复查结节已经长大为27mm,经肺癌手术后明确病理诊断是腺癌,2年后随访时发现已经双肺转移,预后极差。“如果在第二年复查发现结节增大时就做处理,那么她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李为民说,这正是肺癌早期难以诊断的案例。

 

 

李为民给出一组数据:现已有研究证实,如果在早期发现了肺癌,其5年生存率能够接近60%,而晚期仅有5%左右。尤其是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达92%以上。“提高肺癌的早期筛查率,将肺癌的发现端口前移!”李为民说,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如何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胸部X线摄片肺癌筛查有用吗?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美国、捷克等多项研究都证实这不能降低肺癌死亡率。为此,世界各国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进行随机对照的研究:美国、意大利、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参与。的确,根据美国的研究结果显示,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发现早期可治愈的肺癌,肺癌死亡率能够降低20%。

 

 

在美国及欧洲各国把年龄大于55岁重度吸烟者作为肺癌高危人群,我国肺癌筛查指南把年龄大于50岁且重度吸烟者定义为肺癌高危人群。因此低剂量螺旋CT筛查也主要集中在超过50岁以上的人群。在我国肺癌筛查的目标人群是否准确?这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大难题。

 

 

20年的坚持

 

 

破解早期肺癌漏诊难题

 

 

如果根据国外经验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漏诊率甚至可能高达90%以上。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李为民团队对中国肺癌患者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和随访,一项重大发现:肺癌呈年轻化趋势,而且很多患者没有吸烟史。“我接诊的患者中,最年轻的只有9岁。”李为民表示,照搬国际惯例,对中国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水土不服”,因此应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方案。

 

undefined

 

李为民和他的团队设计了《肺癌高危人群自查评分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成都市40岁以上7543例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21.34%的人为肺癌高危人群。这一信息提示,在我国肺癌高危人群与国外存在差异。如果我们照搬国外的经验,会导致一半以上的肺癌漏诊。在研究的过程中,李为民团队还注意到一个问题:肺癌家族史者是否存在肺癌风险基因?于是,他带领团队对“肺癌家族史风险基因”进行了研究,对四代均患肺癌的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研究,并首次采用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中国45岁以下大样本年轻非吸烟肺癌分子特征,提示非吸烟肺癌具有独特分子机制。因此证明,年轻、非吸烟群体也进入了肺癌高危人群中。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李为民提出,凡是40岁以上、有吸烟史、出现过职业暴露、有肿瘤家族史的,都应该纳入肺癌早期筛查的对象。李为民团队所得出的这项研究结果,为肺癌人群的筛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事实证明,这项研究确实卓有成效。华西医院对15996名员工进行体检,发现了142例肺癌。但如果按照美国肺癌筛查指南纳入高危人群筛查,这部分人群的漏检率就会达到74.65%和90.85%。但是,如果按照李为民教授团队提出的人筛查方案,男女漏检率只有2.74%和1.45%。

 

 

李为民说:从2015年开始,川大华西医院对全院40岁以上的2836名职工进行每年年度体检,到2019年底确诊了66例早期肺癌。而经过手术治疗,很多员工两周之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同时,由于是早期肺癌,手术治疗花费为3-5万元,比晚期肺癌采用靶向治疗的20多万元,乃至更多治疗费更为节省,治疗效果也更好,五年生存率更高。

 

 

李为民教授提出的“建立我国40岁以上高危人群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的方案”,为破解早期肺癌漏诊提供了支撑。“40岁以上的肺癌高危人群应该进行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这一理念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运用,全国多家体检中心都已经将低剂量螺旋CT纳入常规体检的范畴。

 

 

突破性的创新

 

 

开发国内首个大样本肺癌智能数据库,提高诊断准确性

 

 

患者接受了低剂量螺旋CT检查后,如何确保“阅片”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据了解,甚至有的知名三级甲等医院,阅片的正确率也只有70%左右。因此,医生阅片的技术直接关系到诊断结果,那如何提高阅片的准确性?

 

 

李为民教授团队建立了大样本肺癌智能数据库,集成各类数据系统,构建呼吸疾病病种库,采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视觉算法,对临床、影像、病理、基因等多维数据实现全景信息提取,建成中国首个肺癌临床智能数据库,实现病种库的可视化、结构化、智能化,为新型影像技术开发提供大数据支撑。基于以上的创新,针对小结节容易漏诊、误诊和性质难以判别,团队开发了肺结节/肺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3-5mm肺小结节检快速检出准确性到了98.8%,优于放射科专科医师平均水平,且阅片效率提高了50%;对肺结节性质判断准确性90.39%,这一比例甚至高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技术已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155家医院推广应用,为基层医院肺癌早筛早诊提供了技术保障。

 

 

李为民教授团队系列成果破解了早期肺癌漏诊难题,突破了肺癌精准诊断技术瓶颈,建立肺癌规范治疗体系,有力地推动我国肺癌早诊早治。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