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中国教育新闻网】四川大学化学工程教师团队:做磷化工领域的忠诚卫士

时间:2021年12月27日 15:26   阅读:次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责编:mzh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钟本和,是我国磷化工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被誉为“磷化工行业的袁隆平”。60余年来,她率领四川大学化学工程教师团队,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用川大科技人的坚守和执着,突破磷化工领域新技术,开创磷肥工业新途径,在我国磷化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技术转型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引领了我国近几十年磷化工行业的发展。

首创“料浆法磷铵”,助力粮食增产

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遭遇重大瓶颈,肥料缺磷导致农作物“苗壮实不壮”。当时的国内技术无法实现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磷铵,磷铵只能依靠高价进口。找到一条自给自足磷肥的全新道路,对解决全中国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至关重要。

那时的钟本和毅然放弃了出国进修机会,选择坚守在磷铵研发第一线。为了寻找突破方法,她夜以继日查阅资料文献,多次深入工厂钻研生产工艺。终于,她提出的“料浆浓缩法制磷铵新工艺”(以下简称“料浆法磷铵”)获得成功。

“料浆法磷铵”成功后,钟本和继续坚守在科研成果工程转化的一线,实现了“料浆法磷铵”的技术装置大型化和成套化。在她的带领下,共建成工业装置100余套,实现产能近2000万吨。在贵州瓮福矿肥基地(今贵州磷化集团)实施整体技术转移(EPC)建设的年产20万吨大型联产装置,用不到1800万元的增量投资,盘活了60亿元的存量资产。以此为契机,我国花费巨资引进的5套大型磷铵生产装置成功实现改造升级。经过30余年的开发完善,“料浆法磷铵”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实现我国粮食增产2562万吨、农业利润增收526亿元。

引领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继成功开发料浆法工艺后,钟本和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又开展了有机复合肥、精制湿法磷酸、工业磷铵、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含磷电池材料等的研发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团队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创了以整体技术转移(EPC)推广科技成果的模式。

两个“不动摇”——为国家服务不动摇、为工程服务不动摇,是钟本和团队一直传承并坚守的精神,一路引领着中国磷化工行业的发展。钟本和认为,工程学科的科研一定要立足国家发展需求,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多年来,团队不跟风、不追热,踏踏实实搞钻研、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奔走十余年,但直到实验研究成果实现落地产业化,才算得上真正达成了既定目标。团队坚信,只有到工厂去才能够面向实际,切实解决企业需求,推动科研进步和产业革新。目前,团队有骨干教师20余人,形成了老中青梯队,所有教师都具备丰富的工程化经验。他们要求自己培养的学生也要去工厂进行工程实践,深刻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准则。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团队形成了“以工程导向为主的应用基础开发”科研特色。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80余项,到校经费逾3亿元。

砥砺奋进,不断突破产业瓶颈

目前,我国磷化工行业面临着磷资源的绿色开发和高效利用问题。面向未来,结合“双碳”战略,团队把实现国家磷化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绿色发展视为神圣使命,不断推陈出新,突破产业瓶颈,推进磷化工事业健康发展。

在磷肥研发中,团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针对农业发展所需,将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创新复合肥和水溶肥料的基础原料。通过对新型肥料进行精准工业生产,实现磷肥的无害化、绿色化和现代化,大幅提升了磷资源利用率,推动行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团队还致力于扩展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基于磷资源加工,开辟了在锂电池磷系及硫系正极材料方面的研究领域,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十四五”期间,团队获得四川大学理工科发展计划工科特色团队项目支持,立足“磷化工*X”学科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磷资源高效利用”特色平台,服务地方与行业发展,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创造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27日第5版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