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理论学习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
 领导讲话 
 学习安排 
 形势政策 
 党风廉政 
 社会热点关注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2019年06月28日 15:53   阅读:次   作者:    来源:    责编:孙化显

邓忠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改革开放前期,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行复兴和探索。到21世纪初期,国家开始全面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211”、“985”等工程的持续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始迈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十年高等教育发展变革

【作者简介】邓忠 四川大学招生就业处干部。

 

一、改革开放前期的复兴和探索

 

19779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决定恢复全国高考,再次通过统一考试,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择优录取人才进入大学。至此,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以拨乱反正、整顿提高为主,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条例,为后续改革奠定了基础。19855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中共中央会议上通过,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教育摆到战略重点的地位,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上级考查下级都要以此作为考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决定》正式提出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把教育放在了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指出“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 有系统地进行改革”,至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式开始大步改革,大步发展。这一阶段的改革涉及到了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办学制度、招生就业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各个方面。1992年十四大后,《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在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提出“211工程”计划,该计划于1994年正式启动,199511月《“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出台。19932月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和重要内容是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全面提高,更加注重办学效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开始进入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在这一时期,邓小平有关高等教育的相关论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思想的主要来源。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科研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作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在1995年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被首次提出。同时“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提出的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即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要积极吸取和引进其他国家先进合理的发展经验和技术以及外来人才;要培养和储备优秀的人才来推动未来我国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此外,邓小平同志还认为“注重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高校的责任与义务,这一观点,为日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21世纪初期的深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于19991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同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6,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通过,同年 “985工程”计划也开始启动。至此,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已面向21世纪,为进一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做好了准备。自“211工程”和“985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175月,共累计分别覆盖了116所高校和39所高校,在推进和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水平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14月,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上,胡锦涛同志提出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和财政部决定以创新作为核心重点,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因此以引导和推动高校达成学科、人才和科研三位一体化发展为目的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应运而生。自2013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党对于如何使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始进行了规划。201510月,国务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明了我国高校发展的战略方向,强调“双一流”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为各个行业培养优秀人才,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呈现着全面化、国际化、现代化和多样化的特点。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从此开始,普及化成为我国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之一,办学规模和毛入学率不断提升。到2010年,党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提高到40%,而这一目标已在2015年提前实现。截至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规模已成为世界之最。全国共有高等学校近2900所,在校生总规模3700余万人,毛入学率已超过40%。这宣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向着全面普及化进行,以达到毛入学率50%的目标不断迈进。同样为保障偏远农村地区青少年的教育权利,2012年我国陆续实施了国家、地方、高校“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截至2017年,累计有274万的农村学生和贫困学生通过三大专项计划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有效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全面化普及化的发展。201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国,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不断向国际化迈进,来华留学的学生人数达到44.3万人。而国内出国留学与毕业回国人数也持续增加,从1978年到2016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58.66万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推进现代化,力求走在国际科研前列,2016 年我国全国发表的29万篇国际科技论文中,高校占据了83.1%。而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公立的办学体制和国家投资体制已不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出现了多样化的办学体制和层次。2015年,全国已有一千三百余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数达到一千余万人。民办高校的规模也从1992年的6所扩大到2016年的742(含独立学院266)

这一时期教育不仅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还要为人民服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20032007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2007年,在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这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导思想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要的方针之一是“育人为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党对教育的战略地位的认识经历了“战略重点”到“战略首位”再到“优先发展”的三个阶段。在这四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进程不断向前迈进,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一流大学的建设成绩斐然,高校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并且服务于国家战略,促进了经济发展;各级政府重视高等教育,地方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发展迅速。在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基础工程,必须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指出,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首先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早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到:“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成为根本核心。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中国特色办学方向。“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要求要立足于国情和实践的基础,对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而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也是我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进行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秀人才。2017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这是对高等教育的“放管服”改革国家层面的宏观设计和指导,强调要政府将办学自主权还给高校,减少体制机制对高校自由发展、特色化发展的束缚,遵循自然客观的发展规律。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期重要任务,要求不断提高高校的毛入学率和招生规模,使更多人得以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贫困学生高考的录取质量和数量;继续坚持完善高校招生制度,开展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办学治校的各项工作中紧跟党的步伐,坚决贯彻落实党关于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高校始终坚持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力求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以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二)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同向同行。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皆立足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三)始终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自邓小平同志指出“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以来,如何既全面普及教育,又提高教育的质量水平始终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两大重点。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校的毛入学率,到为农村贫困学生开展专项计划,党一直力求推进教育的全面普及,坚持推进重点学校建设,开展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建设工程。

(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建设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策始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着眼当下,又放眼未来,充分尊重改革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而各高校也立足实践,同时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理念,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网站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4]《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44/4429118.html

[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http://www.sizhengwang.cn/szzx/szyw/2018/0903/1625.shtml

[6]《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http://www.sizhengwang.cn/szzx/szyw/2018/0903/1625.shtml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