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文化视点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 
 人文讲坛 
 文化综艺 
 

大学校门,你长哪张脸

时间:2011年10月17日 09:28   阅读:次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责编:mzh

喜迎校庆的新校门大学需要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积淀。校门的破与立之间,到底要给后人留下哪张面孔?回归传统,还是更高更大?

学校都想把校门建得像那么回事,学校领导也更关心,所以就有了形象标准的要求。“这些都是能理解的。中国人理解的建筑一定要高、要大,才觉得是好的。但对学校来说,内涵和文化更胜于表象。”

大学需要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积淀。校门的破与立之间,到底要给后人留下哪张面孔?回归传统,还是更高更大?

学校都想把校门建得像那么回事,学校领导也更关心,所以就有了形象标准的要求。“这些都是能理解的。中国人理解的建筑一定要高、要大,才觉得是好的。但对学校来说,内涵和文化更胜于表象。”

喜迎校庆的新校门

10月15日,山东大学110周年华诞。

此前一周,这所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高校中心校区新建大门正式启用。这座“环臂状”校门和一起落成的大成广场,被寄予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理念。

山东大学为期一年的校庆活动渐入高潮。

“我上次去山大,新校门架子还做着呢。”江苏中大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师高民权曾参与过山大知新楼、体育馆设计,也是南京师范大学校门设计者。山大在“山字门”是否拆掉的问题上,也曾征求过高的意见。

高民权觉得,校门的破与立,都需要慎重。大学校门建成什么样子见仁见智,不过,“山大将这座新校门与校内环境一起做,对山大形象的提升肯定有帮助。”

高民权的这一说法,与校方的想法不谋而合。

据山东大学表示,校门重建和大成广场修建,正是出于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校园环境,以新的面貌迎接110周年校庆的考虑,也是适应建设“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需要。

媒体报道显示,这座新校门两侧主塔楼高度为11米,呼应了山大建校110周年这一主题。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系统内共有800多名山大校友,是这座新校门的捐赠单位。

该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校门是山大建校110周年的历史见证,得知要重建,深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们自愿出资捐建。 而被新校门替代的“山字门”,当初是为迎接90周年校庆建的。

“山字门”兴建时,山大中心校区还被称作山大新校,西、南、北三座校门中,并没有太起眼的设计。“山字门”体现出齐鲁文化“一山一水一圣人”之意,整个投资约42万元,时任山大校长为数学家潘承洞,有种说法是这座校门融入了潘承洞的理念,比如整座大门呈非对称状态,像一把45度角的三角尺和一把30度角的三角尺拼合而成。

20年过去,随着济南城市道路的拓宽改造,这座曾在国内高校排得上号的大门捉襟见肘。山大有关人员曾表示,“山字门”离马路太近了,校门口时常发生交通拥堵。

这是重建校门的一个现实需要,为此,新建的校门往里退了不少,给校门口腾出了足够的空间。

而选择什么节点重建改建校门,校庆无疑是个契机。

本报记者注意到,国内很多高校在建校周年庆尤其是整数年,必定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校园环境的改善,最先改变的,必是大学校门。像南开大学的正门,正是为了纪念建校80周年建的。天津大学东校门(主校门),也是为了纪念建校100周年建的。

老校门“回归”

“当我们不能创造经典时,模仿经典也是一种途径。”仲启阳对记者说的这句话,概括了现在很多大学校门的重建路径。

仲启阳是江苏的一名建筑设计师,平时很关注大学建筑,曾在网上发布过“大学图书馆系列”,引发不少关注。之后,他又在网上列出南京25所高校校门,发起“南京最美高校校门排行”评选。

很多网友对比后发现,这些高校新校区的大门大都很雷同,“不看校名,很难知道是哪所学校。”像南京审计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校门,都是一个模子,把学校名字写在造型不同的石块上,石块立于校门中央。而南京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的校门,是把校名写在分隔而立的石块上,网友形容,这种

造型很像“冰糖葫芦”。

一比之下,网友们念叨,“还是老的好。”

网友们还发现一个特点,就是这些新校门建得都很开阔、气派。

对于这一特色,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冯金龙认为,新校门通常是在占地面积较大的大学城一带,所以校门设计也就不再局限于小尺度,显得宏大气派。

他觉得,新老校门进行比较,并不合适,只能说各有千秋。很多人对老校门情有独钟,主要是老校门有沧桑感、有文化积淀、有故事。“每年毕业时,很多同学都要在校门前照相留影,里面也就有了感情投射,所以大家对老校门依依不舍。”

仲启阳还发现了一个趋势,这几年,国内很多高校纷纷将当年因种种原因推倒的老校门重建起来。

最典型的莫过于四川大学。

今年4月,四川大学位于成都磨子桥路口的校门重建,新校门走的是古典牌楼风格,由四根大红柱子和两层琉璃瓦房顶构成,这是为了与学校标志性建筑行政楼相呼应。

这座被称为“红楼”的行政楼,是由建筑大师梁思成设计的,古典风格,一直以来都被誉为中国高校“最美的建筑”之一。

不过,被寄予厚望的新校门亮相后,一个成都网友感慨地说,“没想到修成了农家乐。”

复古之风在成都高校中蔓延,川大华西校区的大门,恢复了民国时期的老校门设计。而川大江安校区东门,仿的是国立四川大学时的“皇城大校门”。西南交大新校区三拱牌坊式大门,仿的是100年前唐山路矿学堂老校门的式样,形象类似清华大学的“清华门”。

“那个时代的大学校门,中西建筑初次碰撞,有童真般的朴素和飞扬,既有中国的书卷气,又有西方大学格局的严谨之气。大学本来就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相遇,就生出和固化了这样的校门。”成都网友“望福街”对这些民国范儿的大学校门做了一个评价。在他看来,历数如今大学校门的各种重建套路,恢复当年古朴的老校门,至少不会离谱。

“校门越老,意味着历史越久、底蕴越深,自然具有更加鲜明的象征意义。”山西大学建校106周年校庆日,校领导在老校门重建揭牌时说的这句话,为生于清末民初的这些老校门的百年回归,做了一个现实的解释。

创办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山西大学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之一,山西大学校领导在致辞中表示,“老校门恢复重建,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与继承,更是弘扬与创新大学文化的良好契机。”

而山东大学的这座新校门,在细节的设计上,则强调对传统文化、道德的回归。

与新大门融为一体的大成广场,山大校长徐显明向媒体阐释其寓意时说,“大成”预示着要“集大成”,这个广场意味着我们要向圣人学习,进入山东大学,沐浴了这个广场的文化,应该成为和先贤比肩的人。

至于广场上的玉琮灯柱以及刻有“礼”、“乐”、“仁”、“和”的青铜地雕,凸显的则是儒家文化的色彩。大成广场上的圆形辟雍,据设计方北京林业大学院士尹伟伦称,这种圆形辟雍只有北京国子监才有,其他地方只能用半壁,“山东大学作为孔子故乡的知名学府,自然有权使用圆形辟雍。”

剑桥大学没有校门

“在我的想象中,哈佛总该有不错的校门。这样的著名大学,没有像样的校门,似乎说不过去。”到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之前,浙江大学教授张国清这么想。

到哈佛后,张国清看到哈佛校门既不高也不大,主门不过高约四米、宽约三米半,与校园里的其他建筑相比,没什么特别之处。

因为太普通,张国清很少见有游客在校门口拍照留念。“也许,哈佛校门的建造者从来没有考虑过,应当把它造成像是哈佛的校门的样子。”

半个月前结束英国留学回到济南的赵林,仍记得自己到剑桥、牛津大学参观时的震撼。2010年他到剑桥大学参观,曾打算在大学正门前拍张照片寄给爸妈。“在镇上转了几圈,怎么也找不到。”经过询问才知道,剑桥大学没有门,“剑桥镇上找不到具体的大学位置,剑桥大学没有围墙,是完全开放的。”

“牛津大学也是这样啊!”赵林感慨道。

每个人的意外,源自对国内大学校门的认知与对比———校门就是大学的门面,学校越有名气,大门就该建得越气派。门,尤其是中国的门,包括校门在内,其实是一个相当值得研究的文化心理的建筑。有机会到欧洲、美国去的中国人会发现,不光大学,包括他们的政府、国会,门都不大,最不大的门就是唐宁街10号的那个门,简直可以用寒碜来形容。

“通过不起眼的校门,哈佛以平等的、坦然的、积极的姿态,接纳每一个人……”张国清发现,哈佛校门口,偶尔还能看到几个乞丐文雅地向路人乞讨,并没有保安干涉。因为哈佛校区像牛津、剑桥一样没有保安,谁都可以自由地进出。

回国后,赵林看到一篇《北大17年来三百多保安考上大学》的报道。他注意到,北大居然有一支庞大到常年维持500人的保安队伍,这已经相当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任教师人数了。赵林不理解,北大要这么多保安干什么?中外高校的差别究竟在哪儿呢?仅仅是有没有大门、保安或是围墙的差别吗?

因为业务关系,仲启阳接触过很多设计院,“很多方案,只要说有领导要看,那就麻烦了。”仲启阳注意到,很多大学的校门及内部建筑,越来越趋同于党政机关建筑的风格。大学建筑带有官方建筑的政治审美,仲启阳觉得,这与国内大学的行政化不无干系。

贵州大学在征集学校北校门改造意见中这样称,“我校现已进入国家‘211工程’,但学校很多基础设施还需要建设,特别是作为学校形象的校门,这是一个重点工作。”

高民权说,学校都想把校门建得像那么回事,学校领导更关心,所以就有了形象标准的要求。“中国人理解的建筑一定要高、要大,才觉得是好的,但对学校来说,内涵和文化更胜于表象。”

“从文化心理的角度看,不能不感叹传统门面观是如此根深蒂固,其现实基础又是如此深厚。”对于这样的建筑心理,中房集团建筑设计公司总建筑师布正伟认为,我们还不太习惯国外大学的这种不设防,这种理念更不容易被中国大学的领导接受。我们总认为大门是个标志性建筑,其实,它就是个入口而已。

“总希望有一个围墙,在这之内,这地方就是我的,安全啊,卫生啊。而这,就意味着空间布局的封闭和隔离。”布正伟说。

被忽视的大学精神

布正伟曾设计了天津大学校门,这所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诞生于1895年。布正伟设计的新校门亮相后,有人曾戏称它是“古墓派”、“金字塔”。如今,这座“金字塔”已被当做天津一景来介绍了。

在设计风格上,布正伟将这座校门定位为“古典音乐”,直线条设计,棱角分明,向上取金字塔收束之势。整体呈纯灰色调,威严凝重。在布正伟看来,校门不是表现气势和外表,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校的底蕴和历史文化根脉。北洋大学堂诞生的1895年,正是甲午海战惨败、洋务运动宣告失败之年,怀着“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理念的盛宣怀,力促北洋大学堂的创办。“这个新校门,是否担得起百年沧桑”,在布正伟心中,这正是天津大学校门设计成败的关键。 云南师范大学高教所的冯用军对大学重建校门的看法比较激进,他说,几乎很少听到有国外名校重建校门、重建教学楼等情况,而中国高校现在就像是一个大工地。 冯用军就职的云南师范大学,是西南联大旧址所在地。这个“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形式,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的大学的校门,只是用一块油漆的长条木板横架在麻条石堆砌的两个石柱上,上写几个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如今,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中央,还保留着一间铁皮顶、泥巴墙、木格窗的房子,这是目前仅存的一处西南联大教室。 这间60平方米的教室里有讲台和椅子,却没有书桌。别看教室这么简陋,这却是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设计的。”抗战时期,联大经费严重不足,即便是建筑大师,也难为无米之炊。 这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大学,涌现出一批大师级人物。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6位是联大校友;2000年以来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有3位是联大毕业生;解放后的两院院士中,有联大学生90人;联大学生杨振宁、李政道是本土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如今,西南联大已经成为一个象征。北大教授陈平原看了西南联大的老照片特别感动,他说,现在很多大学过于注重经费、排名、获奖,而忽视了大学的精神。联大精神,体现在政治情怀、学术抱负、远大志向上。“他们的那种精神是写在脸上的,虽然穿得破破烂烂,但是一个个站在那儿都很精神,比我们大学的合照好看多了。大学精神要谈论,不谈论它就会消失。” 所以,“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对一所大学是很重要的。如果校门追求华丽和宏大,反而与大学精神不相称。如果变来变去,那你说,未来要留给后人哪张面孔呢?”布正伟反问道。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