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文化视点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 
 人文讲坛 
 文化综艺 
 

铭记历史 礼敬传统 情系时代苍生

时间:2018年10月17日 16:13   阅读:次   作者:张宏辉    来源:    责编:李雁

9月29日是四川大学校庆日,2017年的这一天,学校庆祝建校121周年,两天后便是新中国68周年华诞。那天,从两鬓斑白、满头银丝的返校校友、在校师长到一个个青葱学子,大家在一起共话人生青春,抚今追昔中不禁流露出对母校发展、民族沧桑、祖国日新月异的深情感怀。

三年前的同一天,在建校118周年的日子,四川大学上线了全国首个高校校友烈士纪念网,集中公布学校历史上一批校友烈士的珍贵资料,勉励今天的川大人,勿忘历史,为“中国梦”的实现再谱青春华章。随后的第二天9月30日便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学校隆重举行烈士纪念日活动,领导与师生们齐聚学校明远湖畔的英烈碑前,伴着庄严的国歌声、恢弘的校歌声,冒着蒙蒙细雨向着烈士们默哀致敬、敬献花篮。

近些年来,从各种形式的主题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到一个个的景观打造、展览设置,从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到课外各类影像拍摄、视频创作大赛,从传统活动平台到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种新媒体活动,从每年的“五四”、“七一”到9月的校庆日、10月的国庆日,四川大学利用多形式多载体引导师生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

铭记历史:在感奋的记忆中燃烧爱国情怀

颜一心、秦想、刘子高、钟峰,四个满怀爱国热血的川大青年学子的命运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交织在一起,许多年后,早已年迈的秦想、钟峰来到川军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前撒酒祭奠,寄托无限哀思。这是2015年四川大学一群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创作拍摄的抗战微纪实视频作品《血染锦绣》中的场景。作品凭借对爱国主义、民族大义、人类正义的弘扬与对川大“勇立潮头、植根人民”文化传统追溯的有机融合,受到广大师生及网友喜爱,在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微作品”组三等奖。

2015年,四川大学在第二届“8秒正能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活动中,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组织和鼓励全校本科一年级同学开展微纪实视频创作大赛,大赛涌现出的1145个微纪实作品,重温抗日英雄岁月,生动呈现和弘扬青年同学心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对富强、文明、自由、正义的追求。其中,《血染锦绣》、《纪•念》、《重读抗战家书》、《长春•东京》、《芦苇荡的1937》、《光荣岁月——抗战中的川大》、《邮票背后的硝烟》、《国画》等数十部优秀作品通过学校教育电视台、视频网及川大官微平台的集中展播推广,受到广大师生及网友的热情关注、点赞和转发,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2014年以来,四川大学就开始注重借力官方新媒体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营造课内课外、网上网下联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新常态、新风尚,学校官方微博除了集中展示、推广每年每届“8秒正能量”主题微活动涌现的各类优秀微作品外,还开设#抗战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等各类专门话题,创作发布或转发大批回望党和国家、民族峥嵘岁月,镌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的微作品。在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中,学校还依托共青团微博微信群组织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放光”新媒体作品征选及展播活动。近年来,一次次的新媒体活动和微作品推送,激励引导了广大师生铭记历史,心存浩气,在感奋的记忆中燃烧爱国情怀,在感悟的升华中奋发自强。

在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和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外,学校2015年以来还利用重大纪念活动、传统节庆等契机和学校革命烈士纪念碑亭、英烈碑、校史展馆及历史文化长廊等校内校外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组织开展“铭记历史,中华圆梦”、“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等各种主题党团日活动、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把同学们带入到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可歌可泣的民族历史中。

学校还注重把爱国与爱校相结合,将每年国庆前夕的9月29日作为爱校日,特别是2015年以来利用迎接和庆祝学校120周年华诞的契机,进一步发掘和整理校史资源,先后举办《抗战中的四川大学:1937-1945》、《抗战史鉴:成恩元教授珍藏抗战文献选》、《四川大学师生抗战从军题名录》、《踵事增华:院系调整中的四川大学》等专题展览和《涵乾纳坤 弦歌蹡蹡:四川大学120年发展回眸》校史浓缩展,并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重要场所建设“川大名言”走廊,悬挂中华先贤志士画像,在校内媒体平台刊发“川大史话”系列文章并开展“四川大学历史上的校歌”展播活动,让120年来那些流淌着爱国热血、荡气回肠的川大故事、川大人物、川大声音、川大精神成为激励新时期川大人爱校爱国、勇担责任、报国奋进的助推剂。在2016年9月29日学校120周年华诞之际,学校还特意新增落成了一批杰出历史人物纪念铜像,为校园新添了多处爱国爱校教育景观。

传承文化:在浩瀚的国学中修炼爱国情怀

“ 32首经典,领略诗词中的除夕”、“ 12大经典词牌名是怎么来的?”、“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你会用英语表达吗?”、“大美汉语:100个古典文学常用意象”、“美不胜收的京剧脸谱,你都认识吗?”、 “九句古人的哲思启迪一生”、 “最美24节气诗画”、 “汉服款式趣味科普”、“十二生肖排序的渊源”、“你想不到的水墨中国之美 ”、“庄子识人九法”、 “隐于校园一隅的先哲们”、“汉语诗歌民刊历史记忆”……这是近年来川大官方微博刊发推送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各类微作品,近两年来累计推送的2000多个作品,从诗文经典、大师风骨到文史常识、国学探趣,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到各类民俗、节气,内容形式丰富多彩、鲜活生动,获取了3000多万次的点击阅读量和极高的转发数,其中不少还是通过挖掘学校自身人文历史资源、特色内容而进行的原创发布。除了推广这些数字阅读的同时,学校官方微博还每年组织举办“川大三行诗”征集、古体诗词创作大赛等微活动,利用新媒体交互平台扩大影响,为汇聚和增强师生的文化传承创新意识以及民族归属感与赤子之心,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量,提供了很好的发酵剂。

除了线上的新媒体数字阅读和微活动外,在线下,学校更是把对国学修养及祖国传统文化的培养与传承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翼,带动师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萃取思想精华,从而更深、更强地修炼、夯实自身爱国情怀,近些年不仅以《中华文化》公共必修课为核心构建了“课堂+讲坛”的国学经典教学体系,坚持开展《儒家经典集成》、《巴蜀全书》、《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等国学经典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中华文化原典读本》等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出版,加强在留学生群体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立体多元的阅读推广体系,而且还以皮影协会、戏曲社、京剧研习社、古琴协会、茶学社、诚社、笑笑相声社、书画协会、诗易文学社、梅花桩武术协会、思行民俗协会、中华文化读书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协会、校史文化协会等数十个学生传统文化社团为载体,以 “陌上花开”国学月、“中华魂”汉文化品鉴会、中华经典吟唱大赛、“民族魂 墨韵”书法大赛、中国器乐比赛、校园戏曲比赛、我爱记诗词大赛、“与老人陪聊传统文化”等活动为抓手,大力营造礼敬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洗礼的浓厚氛围,鼓励引导同学们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浸润和发扬,用传统智慧辐照青春成长日常点滴,自觉做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者、弘扬者。

直面时代:在热切的感怀中激扬爱国情怀

从对历史的追忆抚慰、对传统的体悟弘扬出发,四川大学还进一步教育引导同学们把爱国情怀投注到今天的时代中,以青年的触觉去感受、去融入祖国发展的新形势新常态新风貌,在鲜活的当下触摸祖国与民族的温度,铸造强国志,走好报国路。

“一个人的信念是微茫的,但如果这种信念来源于一个政党的信仰,那么便是明亮的。一个人的理想是单薄的,但如果这个理想承受着一个民族注视的目光,那么便是厚重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如果这种力量有一个国家的支撑,那么便是强大的。我们的时代,我们的青春,是不动声色,还是活色生香;是固守沉默,还是畅发心声;是顺流而下,还是曳桨而上;一切都由自我抉择。而时代给予我们最大的福佑,便是让我们在向上喷涌的水流中生长,给我们顺流而上的机会。”

“这个时代里的我们,随着中国的美好而成就着自己与时俱进的质变。我们开放豁达、胸怀大志。我们眼里是蓬勃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脚下是鲜花与荆棘共生的发展之路。……这样的时代,不会塑造出冥顽不灵的暴徒,也不会培养出死板教条的愚公……正在步入社会的中流砥柱的我们,会用行动证明这是我们的时代,我们是时代的我们。”

这是2015年两名川大本科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我们的时代”大型网络征文比赛活动中,分别在他们的参赛文章中写下的文字——朴实、率真、热切、阳光,满腔流淌着对祖国、民族、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衷挚爱。在这次征文活动中,川大的同学们踊跃投稿,一大批优秀文章充分呈现了当代青年积极融入新时代、自觉肩负实现中国梦这一历史与时代重任的赤子之心。

为激发同学们增强对党、对祖国、对民族的归属感、尊严感、荣誉感,学校还举办了第四届学生讲堂——“巍巍中华”演讲比赛,在2016年5月26日晚,12名参加决赛的同学先后登台,从《我的中国心》到《长在红旗下,活在春风里》,从《青年行•中国梦》到《青春傲骨,中华脊梁》,从《永远的记忆》到《以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卫我巍巍中华》,他们或援引身边故人一个个真实历史故事,或直陈对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激情澎湃的演说感染了全场每一个人。

为组织同学们准确把握、深入洞悉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学校还在2015、2016年第二届、第三届“8秒正能量”主题微活动中,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平台,先后在全校共近2万名同学中开展“新常态•微观察”、“新理念•新发展”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将作品创作与对作品的讲、读、诵、演等展示相结合,将原创文字与视觉图像化传播相结合,将学生评委评分、网络投票与教师评审相结合,从近2千个作品中评选出近200个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结集出版。

在这些作品中,同学们歌唱到:“我在那里,看着你—中国/乌黑的矿灯,照亮了隧洞的深渊/版图上的指纹,抚摸岁月的年轮/一圈,一圈,刻成几千年的风霜/船舶的纤绳抛起,将梦想起航。”

同学们感叹到:“当追逐速度和规模的“漫发展”转变为着眼质量与效益的“慢发展”,当又好又快的发展诉求被重新诠释为又稳又好的经济新常态,我们终可安心,这片扎根的故园,能被辨识,能被记住,不会踏上沦为荒芜虚土的死路。”

同学们分析到:“变兴,兴变。承诺里的一百年还没有走完,到现在,我们已经有多少事情可以放开胆子想一想?我们已经有多少事情变得不仅仅是敢想?谁能够忘却历史轨迹上那些心酸的边角?谁能够放弃近在眼前的复兴梦想?”

同学们主张:“认识新常态,需要平常“心”:正确看待,坚定信心;适应新常态,需要超常“行”:主动担当,勇于突破;引领新常态,需要非常“智”:运用智慧,探索规律”

同学们呼唤:“今日时代之势,若浪翻长滩,若云出峰谷,更替之变,转瞬之间。故中国革新之切,迫于眉睫,成则将领世界潮流之大势,复兴华夏民族之辉煌,迟则将没于历史滚滚之车轮,再遭甲午辛丑之剧痛。呜呼!今日中国之革新,从我今日之少年始,从我今日之学校始,从我今日之社会始,从我今日之理念始……”

无论是炽烈的抒情、理性的沉思、质朴的叙述,还是精辟的论断、庄严的承诺,这些作品都真切地讲中国理念,写身边故事,“微观”着国家、社会、校园或个人呈现的一个个新变化、正能量。

心系苍生:在朴实的经历中落定爱国情怀

2016年10月11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华活动中心的一间房间内,一群师生坐在一个大屏幕前观看视频,屏幕上,一帧帧散发着浓郁生活、文化气息的画面伴随着朴实的解说文字或旁白流动开来,一次次把人带进爱国爱民、眷恋乡土的情怀中。这是学校组织开展的“祖国山河”微视频大赛,通过前期全校范围的选拔,近六十件参赛作品入围决赛,当天便是师生评委们坐在一起对入围决赛的作品进行最终的评审。在这次大赛中,川大的同学们以 “祖国山河”为主题,结合自身经历与体会,以祖国各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美食、名胜美景、城乡发展、家庭生活等为切入点进行创作,展示祖国的可喜面貌和多彩文化。《山河故梦》、《On the Road•川西行记》 、《舌尖上的川大》、《摩梭人的日常》 、《锦绣陇南》 、《寻觅大西北》 、《汤圆养成记》 、《校园中国说》  …….一大批作品从学生自己的视角出发,不空谈、不高论,而是将爱国情、报国志的理解与表达切入到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身边人、身边景、身边物、身边事当中,莫不洋溢着同学们对家乡、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为了鲜活呈现与交流当代大学生们朴素而不夸浮、多彩而有质感的爱国情怀,学校还开展“爱国大家谈”主题班会活动,鼓励以创新的活动形式在同学们中燃起爱国情、沉淀爱国志,卷起一场“爱国头脑风暴”。活动中,不少学院、班级把同学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与表达穿插在观看催泪爱国视频、红色电影情景串演、红歌我来猜、爱国我来说、辩论PK、知识竞赛、文艺表演、传统文化秀,以及趣味知识小测试、快问快答互动游戏等各类环节中,收到了满座感怀、激情爆棚的效果。2016年6月8日,在经济学院某支部主题班会的“爱国心大检验”游戏环节中,舒恺同学即兴的一句“每当听到别人说起中国,就应该像听到自己的名字一样,说她好,我们开心,说她不好,我们难过”,便令当时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在朴实的日常经历中落定爱国情怀,更体现为同学们为了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心底一份真切的“中国梦”而愿意砥砺前行的切身行动。

在学校2014年、2015年 “8秒正能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视频大赛活动中,广大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将镜头对准身边的日常生活场景,从“小切口”展现“大主题”, 从身边人寻常事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土壤,把对高度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传播呈现为一个个具体形象且富有生活气息的视频语言,表达自己在核心价值观感召下的积极人生追求和健康生活情趣。两年中,先后近500件作品在学校官微各平台及学校视频网同步展示推送,引来超过5000万次的点击率,为实现“中国梦”汇聚起一股强大的青春正能量,活动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的高度肯定。

2014年以来,学校还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梦想的足迹”网络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分为环环相扣的三个子活动。首要环节“微传播•我的中国梦”网络晒梦活动共累计吸引了2000多名青年学子在网络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学校进而从这些晒出的梦想中评选出“强大的祖国”、“幸福的家庭”、“热衷的事业”、“浪漫的爱情”、“静好的生活”、“珍贵的友谊”、“健康的身体”、“说走就走的旅行”、“实在的收入”、“精神的追求”作为川大学生心中的“十大中国梦”。随后,先后通过“微发现•我的梦想伙伴”梦想团队组建活动、“微记录•为梦想改变的21天”网络筑梦活动,来自各个学院的同学围绕已晒出的梦想组建起20多个梦想团队,每个团队锁定自己的一个梦想,吹起集结令,在21天内为了梦想的实现而努力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从发为心声的言辞,到形诸具体行动的一个个举措,大家集体行动起来,并通过微博全程记录下自己为梦想而改变的21天历程。在这21天中,各梦想团队共发布“我的中国梦•梦想的足迹”相关微博2000余条,转发评论总量达8000余条,整个活动覆盖人数达2万余人。
                                                                                                        (作者:四川大学张宏辉)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