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文化视点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 
 人文讲坛 
 文化综艺 
 

大学应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时间:2021年11月24日 16:09   阅读:次   作者:    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mzh

   

     大学是国家科学文化的名片,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新时代,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悄然发生,给中国大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向未来办好教育,这是中国大学未来改革发展中行稳致远必须思考的问题。
   面向未来建设一流大学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面向未来要办好教育,必须加快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引导大学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所谓的一流大学,就要在中国若干关键领域或“卡脖子”问题上拿出解决方案,就要为社会作出卓越贡献。
  面向未来办好教育,要回应世界的关切。大学变革就要回答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整个人类都在关注什么问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在人才培养中回应世界关切,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将“全人类共同价值”深深刻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心中。
  面向未来办好教育,要回应国家的关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大学要结合中国的发展和实际,在变革中去回应国家的关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就是国家关切的问题,也是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大学办学的新思路,只有坚持“四个面向”,才能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真正使大学对国家产生实质性贡献。
  面向未来办好教育,要回应社会的关切。大学能够为社会解决什么困难,这是中国大学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如果大学自身没跟上时代发展,还停留在过去老的单学科状态,就没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大学应时的变革,大学也要主动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自身发展进步,支撑未来社会发展。
   大学应融入社会服务国家
  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大学决不能是独善其身的象牙塔。中国大学必须要抓住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深刻反思如何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探索融入社会的未来大学发展新形态。当今时代,知识的垄断已不复存在,中国大学要开放,更要主动打开围墙,打造符合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的教育新形态。中国大学要利用大学基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优势,与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培养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深度地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破学科的界限,瞄准未来的产业方向,全面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合作,打造全国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积极探索21世纪中国大学的新形态和新路径。
  主动融入社会变革创新服务国家发展。大学只有主动融入社会发展,才能够发现社会的需求,大学也只有主动作为,才有可能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引领社会的发展。大学要从校地共建、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行业企业解决“卡脖子”等发展难题入手,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互利合作,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高校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场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也催生科研方式的转变。西安交通大学邱爱慈院士团队发明了一种可控脉冲的油气增产装置,这项颠覆性的技术有望将单井油气产量提高40%以上,还可以促进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的发展,这就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发展的变革性创新。
   大学变革引领社会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学的知识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颠覆性的技术和新产业形态、新经济模式,而中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学科的划分、专业的划分、培养学生的模式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需求严重脱节。大学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勇于变革,要深刻理解创新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大学引领社会发展,要重构大学的学科领域。第四次工业革命给大学带来了社会学科领域的反向需求,产业结构变化催生新的学科组织方式,社会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大学需要围绕着现代产业和未来技术发展,重构大学的学科领域,促成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将是未来改变世界的潜在领域。
  为符合未来技术要求、现代产业需求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丝路国际学院,同时聚焦人类未来可持续化发展,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储能专业,在大学未雨绸缪重构学科领域走到了前列。
  大学引领社会发展,要适应人才需求新变化。大学培养的人才是社会的未来,要成为科技与思想的引领者,这决定了大学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培养的人才也要能够站在社会前沿,要适应社会发展,并助推社会进步。大学的知识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大学原有的慢节奏、长周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知识更新的高频节奏也催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急需变革。大学的人才培养要与重构大学学科领域相结合,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大学引领社会发展,要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当今时代,更需要与社会共情的家国情怀,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和赖以生存的根本。正如一所没有灵魂的大学培养不出卓越的人才一样,一所大学应该拥有自己的精神气质,西安交通大学的精神气质就是西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65年前,交通大学就是以爱国奋斗的西迁精神和家国情怀,从繁华的大上海迁到了大西北。学校始终立足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主动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未来紧密结合起来,争做西迁精神的新传人。建党百年,西迁精神也被纳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第一批伟大精神。
  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就是西迁精神在新时代引领交大人传承创新,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的新举措。目前,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结合“四个面向”建成理、工、医、文四大板块,组建了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300多个科研机构和智库,聚集了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有50多家已经落地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已成为落实“四个服务”,坚持“四个面向”,探索中国大学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