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地球人都要有灾害的意识,都要有灾害的教育。”5月12日下午,四川大学举行第四届“青年·责任·梦想”大学生抗灾减灾灾后重建国际论坛,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提出了这个观点。这个论坛是川大学生会发起倡议的,得到了来自美国,日本,印度等200多名专家学者和大学生到会支持。
校长谢和平院士在致辞中说,要建成影响世界和人类进步的世界一流大学,就要培养每位学生关注世界、关注人类、关注未来的责任感。不断从抵御自然灾害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人类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是每位青年学子应该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自成立以来,广泛开展了重大灾害应对研究、灾后重建技术服务、专业人员培养、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教育培训等工作,逐步成为国际组织和机构培养防灾减灾、重大灾害危机处理的国际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四川大学将继续立足该平台,与国内外高校师生携手合作,努力为应对全球灾害危机,提升人类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能力发挥中国力量、作出中国贡献。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Tom Konsnik教授说,尽管斯坦福坐落在地震常发的加利福尼亚州,但当地并没有举行过这样的论坛,我希望明年能够把斯坦福大学的学生送过来学习。尽管生命绚丽,但也充满了变数,这些变数包括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海啸等等。川大校长提倡“使地球人都有灾害的意识,都要有灾害的教育”,这种清醒的意识落实到川大就是世界第一所灾后重建和管理学院的建立,以加强全世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某种程度上,对全人类的关心,我认为这是极好的一件事。这个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是来自全世界的年轻学生,为优秀的年轻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并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对我们未来的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川大学学生会主席马浩原说,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不仅存在于报纸或者屏幕之上,更叩击着我们的心灵,折煞着我们的生活。
如何普及防灾减灾教育、探求科学有效的抗灾减灾方法,如何科学地进行灾后重建、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这些是全人类都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面对灾难,我们青年大学生更是责无旁贷。而我们的责任意识不应该仅体现在灾难发生后,更应该体现在当下,立志做大事,踏实做小事,用最认真笃定的态度,驱散历史的阴霾,迎接更好的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