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坝村是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苟角镇极为偏远的一个乡村,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原本盛产稻谷,但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耕作效率低,近些年来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耕地撂荒,故而经济发展长期积弱返贫。2013年时,全村年人均收入仅2100元。2014年,安家坝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2月该村被确定为四川大学精准扶贫定点联系村。
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四川大学把定点对口帮扶作为全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采取多项举措对口帮扶安家坝村精准脱贫,成为了高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奔康的“有实效、可推广、可持续的精准扶贫典型”,着力探索脱贫致富长效机制,打造精准扶贫的“川大经验”。
四个“精准”确保帮扶到户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言,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四川大学自2012年起便按照国家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要求,承担了定点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综合优势,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智力帮扶为主、多种帮扶途径并举的对口扶贫新路子。
实现帮扶单位精准。为帮扶安家坝村脱贫,四川大学建立了二级单位扶贫工作分包负责工作机制,针对安家坝村农户实际,选取了涉及教育培训、食品加工、生命科学、水利水电、医疗、后勤管理、产业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9个校内相关单位作为包户帮扶单位,以分户包干的形式,让这9个单位对安家坝村49个贫困户实行对接帮扶。
为确保精准扶贫,在2016年3月,学校领导带队专门赶赴安家坝村,组织后勤集团、科产集团、商学院、华西医院、成教及网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院、轻纺与食品学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等9个包户单位分组对该村建档立卡的49户困难户开展入户实情调研,并把“春耕生产农资补贴款”送到困难户手中。
学校在帮扶安家坝村过程中,根据各贫困户家庭实际和脱贫需求,坚持分类施策的办法。针对贫困户劳动力不足和水稻产量不高的问题,学校为全村49户贫困户免费提供由农业专家推荐的“蜀优217”优质稻种,产量每亩增产300—500斤,按平均每户种植2.5亩计,此项措施为每户贫困户增收1900—3200元。
针对贫困户无力发展家庭养殖的情况,学校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优质鸡苗等各类家禽幼崽500余只,按平均每户养殖10—15只计,此项措施将为每户贫困户增收1000—3000元。同时,学校各分包单位还针对各贫困户具体实际,分头开展了政策咨询、爱心捐赠、知识讲授、技术培训、就业推荐、义诊赠药等帮扶活动。
实现扶贫责任精准。学校对安家坝村贫困村所涉及的所有帮扶项目进行了责任划分,让每一类项目都有具体责任单位,确保各项扶贫任务落实落细。例如,由学校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和华西医院负责对当地精神病高发情况进行流行病病理调查和精神干预治疗;由水利水电学院负责对贫困村农田塘、渠小水利和农村安全饮用水进行规划指导;由商学院、医管处负责对村卫生室建设进行捐建、捐赠、技术指导;由生命科学学院对贫困户家庭养殖提供家禽幼崽鸡苗和养殖技术指导;由成教及网络学院负责对村垃圾站的建设进行规划建设;由科研院划拨专项科研经费20万元,并由计算机学院专家团队负责开发用于研究开发岳池县扶贫信息数字化APP系统,拟实现扶贫各类信息的动态收集、汇总、督导等。
送爱心送智慧 村民感恩奋进“好日子有盼头”
安家坝村3组村民吴大明一家是建档立卡的49户困难户之一。2016年2月下旬,川大有关领导来到吴大明家,与他一起制定脱贫计划。在学校的鼓励下,吴大明利用所得的慰问金和粮食直补款共1500余元,购买了两头小猪,7月中旬,两头猪顺利出栏,共卖得4500余元。
2016年10月,学校为安家坝村贫困户送来500只优质鸡苗,吴大明分得10只,又自费从某种鸡场购买了20余只鸡苗。而今,这批30只鸡均重已达2公斤左右,一些甚至重达3公斤。就在几天前,吴大明卖掉了5只公鸡,收入400多元。“母鸡也快要下蛋了。”吴大明面带喜色地说。
4组村民吴兰英是村里的种田“熟手”。2016年初,四川大学为安家坝村免费赠送100公斤“蜀优217”优质稻谷种,他和其他贫困户一样,领到了这个稻谷新品种。由于是新品种,吴兰英心里没底。
到8月份结稻谷的时候,她经常跑到自家田坎上去看,甚至还跑到田区挨个数一穗到底要结多少颗谷子。他连续几天都数了数,发现一穗有360到380颗谷子,而往年种得最好的谷子,一穗也才320来颗。等到秋收的时候,吴兰英的稻田每一亩比以往增产200多斤谷子,折算下来,平均一亩地就要多收入300多元钱。吴兰英觉得“好日子有盼头”了,她信心满满的说:“我家有4亩农田,争取今后全种上这个新品种。”
种了稻谷再种蔬菜 打造川大“菜篮子”
为提高安家坝村耕地效益,四川大学为该村制定了“菜篮子工程”计划。据该村支部书记王连安说,按国家政策,每户贫困户可向政府无息借款5000元产业周转金。“我们去做贫困户的工作,统一思想,在贫困户自愿的情况下,让他们以这5000元入股,由村集体代为保管,在村内统一租地种植蔬菜。至于蔬菜种植人才方面,我们或者在村内挑选能人,请川大帮忙联系培训,或者在川大的指导下,从外地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如果可以,我们今后把全村的地都租来种菜。”为此,王连安和几位村干部商量好,积极取得了川大的支持,紧密锣鼓地敲定蔬菜种植事宜,待秋收一结束便立即实施。“种了谷子再种蔬菜,稻谷秋收后,地里也不放空,耕地的效益就更加明显。这样,安家坝村可就成了四川大学的‘菜篮子’了。” 王连安十足地高兴,
为确保把川大“菜篮子”做实,川大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在安家坝村贫困户面前表示,川大不仅愿意收购贫困户的优质水稻,而且如果全村贫困户能统一按照无公害绿色标准种植蔬菜,学校还可将贫困户种植的蔬菜全部收购,其价格不会低于市场同类蔬菜。
送医送健康 医疗扶贫受好评
2016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27名专家到安家坝村开展医疗捐赠和义诊活动。那些天,华西医院消化内科、神经内外科、心脏内科、肿瘤科、泌尿科、感染管理科、眼科、骨科等部门专家组成的义诊团队驻扎在学校捐建的村卫生室,共为100余名村民进行了现场义诊,同时深入20多户长期生病、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家庭进行慰问及问诊,赠送家庭药箱20多个,每个药箱都根据病症配备了药品;免费发放药品100余盒;发放宣传资料和健康手册100余册;并为当地群众讲授了了各类卫生健康知识,增强了群众防病治病意识。当时,一位有颅内出血史、患烟雾症的8岁小朋友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义诊现场,学校神经外科专家经现场诊断,立即协调入院服务中心,随即该小孩便入院接受了治疗。此次医疗捐赠和义诊活动,有效缓解了安家坝村村民出行不便、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受到村民们的极大好评。
一年过去了,岳池县安家坝村建档立卡49户已全面脱贫,日子开始走向美好,但安家坝村的扶贫攻坚、脱贫奔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期,继续加大定点帮扶精准扶贫力度,是正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的四川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6年11月21日,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在带队赴岳池县安家坝村开展对口帮扶调研及“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中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全省的头等大事来,四川大学在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定点扶贫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国家扶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方面责无旁贷。校长谢和平院士在2016年8月22日学校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四川大学将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下一步围绕“精准”加大对口扶贫力度,着力建立健全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素质扶贫、医疗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体系,做到资源聚集渠道、对口帮扶工作主体、帮扶经验模式、工作交流机制等“四个拓展”,确保扶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