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四川新闻网】丁肇中与川大学子面对面:青睐有思想碰撞的学生

时间:2016年09月14日 10:19   阅读:次   作者: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编:mzh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14日讯(记者 陈淋)9月13日下午,时隔一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名誉教授丁肇中再次与川大师生相约在四川大学校园。这一次相聚,正值四川大学120周年校庆,丁肇中教授在川大又多了一个身份。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互动交流活动上,他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四川大学发展战略国际咨询理事会理事。

在与川大学生的一小时互动交流活动上,丁肇中教授依旧妙语连珠。面对川大学子和现场媒体记者的各种提问,丁肇中教授总是以自己的小故事出发,将人生道理、科研心得浅显易懂地道出来。

希望从川大招博士

不看重考试成绩但青睐会提问题有思想碰撞的学生

去年,丁肇中教授受聘成为四川大学名誉教授。今年,他在川大的又多了一个身份,受聘成为四川大学发展战略国际咨询理事会理事。时隔一年再度与川大师生相聚,除了今天下午近距离的互动交流活动外,在9月14日,丁肇中教授还将在川大进行一场高端前沿的学术报告,让川大学子了解宇宙空间站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人类离开地球后将如何生活。

谢和平表示,今年正值四川大学120周年校庆,站在新起点上,四川大学成立发展战略国际咨询理事会,意在邀请著名科学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家、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等人士,在重大战略发展规划、前沿学科发展、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四川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建言献策。丁肇中教授来川大演讲并受聘成为四川大学发展战略国际咨询理事会理事,是四川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重要国际学术活动之一,既体现了四川大学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化、高端化的学术态度,也是四川大学推进“双一流” 建设、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

谢和平透露,丁肇中教授有意在四川大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科挑选几名优秀学生跟着他念博士。“丁肇中教授认为的优秀学生,并不是考试分数高的人,而是那些能提出好问题,跟他能产生思想碰撞的学生。”谢和平说道。

谈成长:

“有一个好父母很重要,最遗憾母亲去世早,未曾看到我的成就。”

在正式回答学生提问前,丁肇中不改随和本色,先把西装脱下,身穿一件白色短袖衬衫,坐在台上,似一位亲切的长者,与晚辈谈心交流。当看到第一位起来提问的是男生时,他忍不住打趣地说道,去年来川大做报告时,提问的都是男生,这让我印象深刻。

“您小时候成绩是倒数第一,可为何后来突飞猛进了?”面对这个问题,丁肇中慢慢道出了自己的成长故事。1943年到1945年,他曾在四川教育学院附属嘉陵实验小学(现重庆磁器口小学)读书。“我到学校第一天,坐在教室里的小板凳上,很奇怪为何要坐在这里?没想明白,后来我就走了。”丁肇中说,当时他对读书并没有多大兴趣,加之时常有日本飞机轰炸,使得他并没有好好在学校里学习。因此,成绩也就经常排在倒数一、二、三名上。“但我的父母并未因此而责备我。那时他们觉得身体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丁肇中说,他小时候所处的年代,小孩死亡率很高,他也曾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因此,父母更担心我的健康而并非学习。”

在回答学生提问时,丁肇中多次提到,”有一个好的父母很重要”。然而,当被问及人生最遗憾的事时,丁肇中说,上大学时,他从机械工程专业转学物理,母亲非常反对,以为物理学毕业后并不如机械工程专业好找工作。但丁肇中认为自己的兴趣在物理,便坚持学了下来。“我当时对母亲说,人在世界上只走一次,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走。见我这么坚持,她也没有再说是什么了。”丁肇中说,“不幸的是,1960年,母亲去世了。她没有看到她儿子后来的发展。这是我最遗憾的。”

谈科研:

“科学家要做别人认为不可能、想象不出来的事才有意义。”

对大学生来说,如何在学习基础知识和锻炼动手能力之间实现平衡?在回答一位川大女同学的这一问题时,丁肇中表示,最重要的是兴趣,要知道学习哪些东西最自己来说是重要的。我们需要找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在再学多少门课程,都不如清楚自己以后准备做什么事情重要。“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能把所有精力集中在一个层面。”丁肇中说,对我来说,便是如此。“我现在做实验物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但对实验物理来说,哪里是一个很小的实验,做成功了都是一种贡献。”

1998年6月2日,美东部时间凌晨6时零9分,发现号航天飞机腾空而起,机内载中、美等国共同研制的“阿拉法磁谱仪”进行运行实验,阿拉法磁谱仪实验是一个大型国际合作科学实验项目,实验由丁肇中领导,包括美国、中国、意大利、瑞士、德国、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7个研究机构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仅中国参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不下200人,其目的是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丁肇中说,实际上,在启动国际空间站实验前,包括他在内没有人做过空间物理,也不知道天上是怎么回事。但对丁肇中而言,科学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别人认为不可能,想象不出来的事才有意义。所以,他带领着科学家团队开始新的探索,并取得成功。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