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北京9月1日电(记者 谢宁 通讯员 朱明伟、李都)“川” 越风云三世纪,“大”容天下两甲子。9月29日,四川大学将迎来120周年华诞。为此,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推出纪念专栏,介绍四川大学120年发展中的壮阔“合融”及其向“包容多元、高端一流”发展目标的砥砺前行。川大优秀校友王跃林创办的宜昌科林硅材料有限公司和宜昌汇富硅材料有限公司决定向川大万名学子赠阅本期《博览群书》。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 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代表了以近现代新式学堂为肇端的国立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发源于 1910 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代表了以西方高等教育为样板的西式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源于 1954 年始建的成都工学院,代表了新中国高校院系调整而组建的新型大学。因此,四川大学不仅是灿烂中华文明尤其是积淀深厚的巴蜀文化与近代西方优秀文化结合的产物,而且囊括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类型。
今日之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站在四川大学 120周年华诞这个重要时点上,沿着历史长河溯流而去,从作为古代巴蜀高等教育滥觞的汉代文翁石室,到风雨读书灯辉映下的锦江书院,从培养“通博之士,致用之材”的尊经书院、开启四川近代高等教育的四川中西学堂,到中西结合、文理兼备的近代综合性高等学校——四川通省大学堂,从“三大学”并立到“五大学”教育文化盛况,从“五洋学堂”到华西大学,从院系调整到新时期并校改革,从近代化到国立化再到现代化、国际化,120 年来,四川大学历经堂院同归、“三水”汇流、 “三强”合一,谱写出一个涵乾纳坤、百川归海的壮阔篇章。
宜昌科林硅材料有限公司位于昭君故里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致力于高纯度硅油及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企业, 公司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获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是国内首家获得该证的硅油生产企业。宜昌汇富硅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为一体,专注于纳米粉体—气相二氧化硅(俗称气相法白炭黑)的高科技企业。是国内企业中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气相二氧化硅供应商,其1万吨/年气相二氧化硅及5万吨/年三氯氢硅产业化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基地。
光明日报主办的《博览群书》杂志是著名的读书类思想文化月刊,该杂志以“爱读书、爱写书、爱评书”的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坚持“砥砺思想,宁静心灵”的价值追求,深受知识界重视和喜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