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媒体川大 
 

【央广网】四川大学举办返校日活动 “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建设获点赞

时间:2018年09月30日 10:15   阅读:次   作者:    来源:央广网    责编:mzh


  央广网成都9月29日消息(记者 刘涛)9月29日,在四川大学举办的校友返校日活动上,四川大学与武侯区共建“环川大知识经济圈”的推进情况受到省市领导和与会嘉宾的密切关注,获得一致点赞。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2016年,四川大学、武侯区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环川大知识经济圈”打造,共同推进8个重大项目建设,同时,“乐乐云”患者院外管理平台、“云采通”科教产业共享创新平台等多个川大科创项目在武侯区落地,一批科研人才纳入武侯区“诸葛人才”计划,“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建设成效初显。
  校地合作 8大项目推进提速
  据了解,四川大学与武侯区通过共建“环川大知识经济圈”,以推动创新创业为重点,以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抓手,签订了《四川大学武侯区人民政府“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框架协议,双方重点推进“四川大学科研综合楼、创新创业大厦及智慧影视体验、展业大厦改造、国家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校地合作、高水平工程技术研发专职博士后队伍、文化创意设计制作基地、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四川大学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新城加速基地”等8个重大项目建设,旨在开发利用四川大学丰富的科研基础实现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就地成果转换,提升产业发展层级,使校区协同创新实现双赢。
  目前,川大科研综合楼项目入驻已初具规模。据了解,早在2015年武侯区便通过返租川大科研综合楼约5000平方米载体的方式,推动校地协同创新。该区在川大科研综合楼内设立楼宇服务站,有针对性地派遣专业服务代表为校区协同创新项目提供工商、税务证照代办、政策咨询等各类政务服务,协助解决其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川大师生带技术、带项目在武侯区创新创业。
  通过川大科技项目落地和政府的有效引导,川大科研综合楼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和氛围。目前整栋楼共入驻了9家孵化器、22个川大教授项目,京东、爱奇艺的西南总部也主动要求选址这里。
  据武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由校地双方共同打造的四川大学?武侯区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器已成功申报市级科技创业苗圃,将力争把四川大学科研综合楼打造成为校地合作的示范窗口。据悉,这栋科创楼宇税收从2015年的3500余万元增长到2017年3.22亿元,解决就业超3000人,今年预计全年税收突破4.8亿元。
  “近期校地合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共建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这也是我们双方合作的8大项目之一。”据介绍,该项目占地约28亩,预计建成后可使用面积约78000㎡,到时将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领域,并聚集一批科研团队,校地双方,共同推进武侯新经济发展。
  科研转化 川大人才武侯创业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不断吸纳和配置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资源,通过领先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模式,率先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也是武侯区与四川大学深入开展校地合作的重要任务。
  段忆翔是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析仪器研究中心主任。他不仅拿到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组织团队开展光谱仪器的研发,成功掌握核心技术,还瞄着市场做研发,抢占创业的“制高点”。目前,段忆翔在武侯区成立了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个人及团队获授专利权5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掌握着全球最先进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段忆翔入选了武侯区“诸葛精英人才”计划,该区为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给予了优厚的政策支持和产业配套服务。结合段忆翔在科创领域取得的成绩,武侯区帮助其对接辖区优质孵化器——成以孵化器,为段忆翔和以色列相关科研机构搭建了沟通桥梁,助推艾立本科技快速发展。
  事实上,除了段忆翔,川大的院士王琪教授也带着科研项目落地武侯。据武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底武侯区出台了“诸葛人才”系列政策,截至目前四川大学已经有5位教授入选我区诸葛人才计划,共获得800万元的扶持奖励。
  据透露,下一步,武侯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动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校院企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强与四川大学的沟通对接,加快推进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产业功能区与四川大学深度合作,构建利益绑定机制,打造创新发展共同体,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圈,促进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