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四川大学、中国先秦史学会和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研讨会旨在深切缅怀徐中舒先生丰功伟绩,进一步总结和弘扬先生蜚声中外、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甘霖,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母涛,吉林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原理事长、著名考古学家林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徐中舒先生故知好友,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师生等200余人出席研讨会。
王建国代表四川大学致辞,他指出,徐中舒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史学大师之一,一生潜心治学、著书立说、爱国奋斗,为中国现代学术尤其是为人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王建国表示,我们纪念徐中舒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爱国奋斗的伟大品格和执著拼搏的创业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作出不负党和人民、无愧先辈和时代的当代川大人的新贡献;就是要学习他虚心从善的宽阔胸怀和甘为人梯的为师之道,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坚守,完成好教师所肩负的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就是要学习他潜心治学的坚定追求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不断开创学校各项事业新局面。期待并深信此次会议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有力助推四川大学文科的纵深发展,有力推动有关学术领域研究繁荣兴盛。
林沄表示,此次研讨会的胜利召开为国内外学者畅叙旧谊、切磋学问、交流心得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使大家都敬仰的一代宗师徐中舒先生的学术精神和治学风格进一步得到发扬,使大家共同从事的学术研究能够不断地薪火相传、继承创新。
宋镇豪表示,召开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要回顾和缅怀徐中舒先生一生伟大的学术成就,传承他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独特的研究思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熠熠生辉,绽放出更加靓丽的光彩。
甘霖对本次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强调,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理解并继承老一辈学者的高尚情怀和风度至关重要。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学人应有的信念,为往圣继绝学是中国学人天然的使命,阐旧邦辅新命是中国学人必然的取向。我们今天无论做学问,还是续文脉、开新局,首先要做好与徐中舒先生这一辈学者的衔接,在此基础上兼容并包、取精用弘、后来居上。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为万世开太平做出中国学人积极的贡献。
林沄、张广志、胡昭曦、张勋燎、赵世超、谭继和、徐少华等知名学者作大会报告
这次研讨会是一次跨学科、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盛会,会期三天,分设大会报告、专题讨论、闭幕式、文化考察等环节。来自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将作13场大会报告,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徐中舒先生生平及治学方法”“巴蜀史研究”“先秦史专题研究”“古文字专题研究”等主题,共同缅怀徐中舒先生的道德文章和丰功伟绩,在徐中舒先生长期耕耘、留下深刻印记的先秦史、古文字和巴蜀文化等重要学术领域开展深入研讨,充分体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特点, 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积极弘扬一代史学大师徐中舒先生的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 促进先秦史、古文字学和民族史等学科的研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附:徐中舒先生简介
徐中舒先生1898年10月1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等人,期间深受王国维先生影响,树立了“新史学”的观念。1938年,徐先生受聘为川大教授,终身执教于四川大学,先后担任川大历史系系主任,兼任西南博物院院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创建中国先秦史学会并担任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古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顾问等职务,曾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徐中舒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史学大师之一,在其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辛勤耕耘,奋力开拓,出版了《耒耜考》《殷周文化之蠡测》《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井田制度探源》《论东亚大陆牛耕的起源》《金文嘏辞释例》等重要著述。他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是目前收录文字最多、释义最全的汉语字典,成为我国辞书出版史上一座里程碑;编的《甲骨文字典》,被认为是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