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追求网
SITE SEARCH
 
 首页  理论学习  部门动态  媒体川大  文化视点  时事要闻  川大论坛  公告通知  图片川大 
今天是:
理论学习
社会热点关注
 领导讲话 
 学习安排 
 形势政策 
 党风廉政 
 社会热点关注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 
 

新华网评:良心应是食品安全的必备“添加剂”

时间:2012年05月21日 13:01   阅读:次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责编:mzh

河北保定市卖油条的刘洪安至今没想明白,自己怎么突然就“火”了。原来,今年春节过后,刘洪安每天坚持用新油炸油条,不用一滴复炸油。这件事在网上迅速引发围观,网友对刘洪安的做法大加赞赏,昵称其为“油条哥”。(新华网5月20日)没有炒作,没有创新,没有秘方,只有良心,只有诚信,只有责任。“油条哥”用最简单、最淳朴的方式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油条摊中“炸”出了“良心油条”,炸出了食品安全的本原,也“炸”出了近乎理想的食品安全境界,这种境界,正是我们翘首渴盼的,正是我们努力求索的。

其实,良心应该是食品安全中的必备“添加剂”,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都应该做“良心哥”或“良心姐”,每一次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都应该注入足够的良心,每一种食品都应该成为“良心食品”。如果食品安全中有了足够的良心,有了足够的自律,有了对底线的自觉坚守,那么,食品安全的风险系数将大大降低,公众的放心度和满意度将大大提高。

在食品安全中注入良心是一种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法》第三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第一道关口,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义务用良心守住这道关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守关效果的好坏,亦即付出良心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监管部门在第二个关口的表现,也最终会影响食品安全的成色。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付出的良心多,能够为消费者着想,能够主动严格地遵守法律和道德,能够积极履行进货进料查验、索证索票、出厂检验、过期下架、不合格退市等义务,能够自觉抵制和远离地沟油、瘦肉精、泛滥的添加剂或非法添加物质以及各种肮脏的潜规则、行业猫腻,食品安全就有了一个比较干净的基础,监管将会节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将会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缺少良心,或昧着良心,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利益,漠视食品安全,伤害食品安全,和监管部门玩捉迷藏的游戏,不惜利用包括科技手段、打擦边球、打时间差、打隐蔽牌等各种手段来对抗监管,监管就会遇到很大阻力,就会耗费很大精力,也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漏洞。

平心而论,在食品安全中注入良心也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本身的一种责任。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都昧着良心伤害食品安全,又都不敢吃自己生产经营的食品,看似保护了自己,伤害了别人,实则是易粪相食,自己终难逃其他不安全食品之害。反之,大家都奉献出“良心食品”,人人都会受益。同时,“良心食品”还能为生产经营者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赢得更大的市场和更多利益——“油条哥”自从炸出“良心油条”后,每斤油条的价格上涨了一元,但消费者不减反增,即是明证。

诚然,健全的法律、尽责的监管和必要的教育惩戒可以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良心付出,但笔者以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更需要主动付出良心,主动的良心才是一种自然的良心,才是支撑食品安全的主要良心,也应该是最基本、最普遍、最常态的良心。惟愿“良心油条”能够唤醒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良心。

关闭

 
Copyright © 2011 xcb.sc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