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讲好三个“第一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推进“全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1+3”社科研究机构、完善“六位一体”思政工作队伍等为抓手,坚决打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着力把思政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以讲好三个“第一课”为示范将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学校党委2017年2月在全国高校率先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四川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制定116条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将思政工作任务量化到岗、责任到人,实行每月一督查一通报。建立了校领导定期听课制度、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制度,主要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带头给学生上思政课、讲党课,以讲好三个“第一课”为示范让思想政治教育滋润学生心田。2017年9月,校党委书记为2017级新生讲授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一课,校长为2017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开学第一课,知名院士为本科新生讲授学术诚信第一课。校党委书记作为十九大代表、教育系统“百人宣讲团”成员、省委宣讲团成员,带头到校内和川内高校为师生宣讲十九大精神,多次深入基层一线与师生座谈交流。校长带头到干部师生中做宣讲报告。实行领导干部、同行专家听课制度,校党委书记带头到基层听课督导,听课对象涵盖本硕博各年级。
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为核心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狠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建设,成立了书记、校长任组长的质量年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方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获得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行学生考评和试听试选的教学质量提升倒逼机制。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主管宣传思想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分管马院并兼任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入选校党委委员。制定并完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深化思政课“123+X”教学改革,本科生思政课全面实现了“中班授课、小班讨论”互动式教学,每门课程每年开出100人左右的中班90余个,30多人的小班近300个,正努力提升研究生思政课“中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比例。制定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方案,主动联合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四校联动”集体备课,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坚持用“活”教材,根据十九大精神组织编写思政课教学讲义、教师指导用书、学生辅导读物等,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注重实践教学,“8秒正能量”“红动1小时”“五彩石”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慕课、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大量上线,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
以推进“全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成果。率先出台《关于“全课程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培养方案制定、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坚持开设具有川大特色的《中华文化》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2017学年开设文化素质公选课777门,选课学生近6万人次,让文化素质教育课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引擎”。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坚持以文化人,举办了“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凤凰展翅”文化艺术节、“感动川大”学生新闻人物评选等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18条,将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打造成实践育人的川大名片。推进实施千个学术型社团建设计划,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等理论社团,在学生中形成了踊跃学习理论的良好局面。“全课程”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发挥了所有课堂的育人功能,让全体老师全部课程动起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以打造“1+3”社科研究机构为重点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科支撑。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增列“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博士点,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招生。在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超前部署的一流学科进行培育。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成立了四川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科技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华文化研究院,初步形成“1+3”社科研究机构布局,系统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发布首批研究项目29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高端论坛,初步形成了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1+3”社科研究机构设立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和科研支撑。
以完善“六位一体”思政工作队伍为基础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人才保障。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总揽全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完善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教导员、班主任、学术导师、组织员“六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体系。选优配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两支专业队伍,制定《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班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培训方案》,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和理论研究,提升讲好思政课的专业化水平。把教导员、班主任、学术导师、组织员等兼职队伍作为思政课教学人才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选聘26位优秀退休专家教授和党政管理干部担任学生教导员,全方位协助配合学院辅导员做好围合(宿舍)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才引导和人文关怀工作。全面落实班主任制度,要求各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推行新进教师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积极选聘优秀学者担任学术导师。创新出台《专职组织员管理暂行办法》,配备了27名处级专职组织员。强化研究生导师“七导”职责(导思想、导人生、导学习、导科研、导心理、导就业、导生活),每年评选“德沃群芳”育人文化建设优秀科研团队,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和“微”环境。
(主要内容刊发于教育部门户网站)